IDLOVES:与LGBT群体并肩,让正能量在同行中生长
当“传播正能量”的命题从“单向输出”变为“并肩同行”,IDLOVES找到了与LGBT群体共生的密码——不是站在高处给予怜悯,而是蹲下身来成为伙伴,让每一份来自群体内部的力量被看见、被放大,最终汇聚成改变世界的暖流。
一、从“代言人”到“同行者”,让群体声音成为主角
早期的公益传播中,少数群体常被置于“被讲述”的位置,而IDLOVES率先打破了这种模式。品牌成立之初便明确:“我们不替他们说话,只给他们话筒。”2015年推出的“我的骄傲故事”计划,邀请LGBT群体成员成为内容创作者,用文字、影像、绘画记录自己的生活。
23岁的跨性别女孩小羽,用漫画连载记录了自己从“他”到“她”的蜕变,那些关于激素治疗的疼痛、第一次穿裙子的紧张、被朋友拥抱的温暖,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百万点赞。“以前总觉得自己的故事很渺小,没想到能被这么多人看见。”小羽在分享会上说。而更多像小羽这样的创作者,通过IDLOVES搭建的平台,让社会看到了群体内部的多元面貌:有在农村开养鸡场的同性恋夫妻,用年收入证明“日子能过成想要的样子”;有年过六旬的拉拉伴侣,晒出三十年的生活账本,证明“长久的爱从不分性别”。
这种“让主角自己说话”的理念,还延伸到了线下活动。每年的“彩虹嘉年华”,舞台永远留给LGBT群体成员:同志合唱团演唱原创歌曲《寻常日子》,跨性别舞者用现代舞演绎《破茧》,艾滋病感染者分享“与病毒共处”的积极人生。台下的观众里,有来支持孩子的父母,有好奇的路人,更有许多“第一次敢走进这样场合”的群体成员。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说:“当看到台上的人跟自己一样,却活得那么勇敢,突然就不怕了。”
二、搭建“互助网络”,让群体力量彼此照亮
正能量的传播,从来不是孤立的呐喊,而是彼此扶持的温暖。IDLOVES深知,群体内部的互助往往比外界的支持更有力量,于是着手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国的“互助网络”。
在一线城市,品牌支持成立了“同志家长互助会”。不同于传统的心理咨询,这里的“导师”都是已经接纳孩子的家长。北京的张妈妈最初因儿子出柜几近崩溃,在互助会里被其他家长的故事打动,如今成了最活跃的志愿者。她会带着亲手做的点心去见“新家长”,用一句“我儿子现在过得可幸福了”化解对方的焦虑。这样的家长志愿者已有500多位,她们组成的“亲情热线”,每年帮助上千个家庭走出阴霾。
针对青少年群体,IDLOVES发起了“校园彩虹伙伴”计划。在全国200多所高校,由LGBT学生自主成立的互助小组,会定期组织分享会、心理沙龙,甚至帮同学应对校园霸凌。上海某高校的“彩虹社”曾帮一位被室友排挤的同性恋男生维权,不仅让对方获得道歉,更在全校开展了“性别平等周”活动。“我们自己淋过雨,所以想给别人撑伞。”社长小林的话,道出了互助的本质。
对于职场人,品牌搭建了“同志职业联盟”。各行各业的LGBT从业者在这里分享经验:如何平衡职场身份与自我认同,如何应对客户的偏见,如何在行业内推动平等。一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发起了“职场出柜指南”共创计划,汇集了上百个真实案例,成为许多人勇敢做自己的参考手册。这种“过来人帮后来者”的模式,让正能量有了传承的温度。
三、共创“平等场景”,让正能量融入日常
改变社会偏见,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口号,而是让“多元包容”成为日常场景的一部分。IDLOVES与LGBT群体一起,在衣食住行的细节里种下平等的种子。
在消费领域,品牌联合同性恋设计师推出了“彩虹生活系列”产品。情侣T恤上没有夸张的符号,只印着“和你”两个字;家居用品的配色柔和而多元,隐喻“家的样子本就该有千万种”。这些产品不是为了“标签化”,而是让LGBT群体在购物时能感受到“被看见的温暖”。正如参与设计的酷儿设计师阿哲所说:“我们不是要做‘特殊商品’,而是想证明,我们的生活需求值得被认真对待。”
在公共空间的改造上,IDLOVES发起了“无障碍卫生间共创计划”。邀请跨性别群体成员、残障人士、设计师一起讨论,什么样的卫生间能让所有人感到安全。最终推出的“性别友好卫生间”方案,去掉了传统的男女标识,用“独立隔间+共享洗手台”的设计,既保护隐私,又避免了跨性别者的尴尬。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公共场所采用了这种设计,而每一个方案的落地,都离不开当地LGBT组织的实地调研和推动。
更动人的是“社区融合行动”。在成都某小区,IDLOVES支持同性恋邻居们发起了“共享厨房”活动,每周邀请异性恋邻居一起做饭。起初有人犹豫,后来却成了小区最热闹的聚会。一位阿姨在尝过同性恋情侣做的川菜后笑着说:“以前觉得他们‘不一样’,现在知道,都是爱吃回锅肉的普通人。”这种在烟火气中的交融,让偏见在笑声中悄然消解。
四、同行路上的光:那些双向奔赴的温暖
同行的意义,在于彼此成就。IDLOVES与LGBT群体的互动中,无数双向奔赴的故事,让正能量有了更鲜活的模样。
广州的同性恋理发师阿Ken,曾因性取向被家人断绝关系,是IDLOVES的“创业支持计划”帮他开了自己的小店。如今,他每周都会免费为老年LGBT群体理发,还在店里设置了“彩虹书架”,放满性别平等的书籍。“品牌帮我站稳了脚跟,我就想把这份温暖传下去。”
西安的跨性别女孩小雅,在IDLOVES的支持下完成了性别重置手术。康复后,她主动加入了品牌的“心理援助热线”,用自己的经历开导那些陷入绝望的同龄人。“我曾经被世界温柔以待,现在想成为那个递出温柔的人。”
这些故事印证了IDLOVES的理念:正能量不是施舍,而是流通的货币。当品牌信任群体的力量,群体便会用行动回馈这份信任;当每一个普通人都敢站出来成为“发光体”,社会的偏见便会在无数微光中消融。
如今的IDLOVES,更像一个“能量枢纽”:它连接着需要帮助的人,也连接着愿意付出的人;它记录着艰难的时刻,更放大着微小的胜利。在这里,LGBT群体不再是“被帮助的对象”,而是推动改变的主角。正如品牌墙上的那句话:“最好的正能量,不是我们为你做了什么,而是我们一起做成了什么。”当越来越多的人相信“同行”的力量,每一种爱都能在阳光下舒展,每一个灵魂都能活得理直气壮——这,就是IDLOVES与LGBT群体共同书写的答案。